“命を知る者は巌牆の下に立たず”的读音
Mei wo shiru mono wa ganshou no shita ni tatazu
“命を知る者は巌牆の下に立たず”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真正明智的人理解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不会接近鲁莽的危险。
这里的”知命”不仅仅是指知道生命的重要性,而是指深刻理解自己使命或命运的状态。换句话说,意识到自己必须履行的角色和责任的人,不会通过承担无意义的风险来浪费生命。
这句谚语用于告诫鲁莽行为或教导审慎重要性的场合。它包含着勇气和鲁莽完全不同的教导,真正勇敢的人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即使在今天,它也经常用来解释避开危险场所和情况的合理性,被理解为支持安全第一心态的话语。
起源与词源
这句谚语起源于中国古典《孟子》。在原文中写作”知命者不立乎巌牆之下”,传入日本后在那里确立下来。
“巌牆”指的是即将倒塌的高石墙或城墙。在古代中国,战争时期城墙倒塌并不罕见。不接近这样的危险场所是明智的判断。
孟子教导说,真正明智的人正是因为理解自己的命运和生命的重要性,才不会接近鲁莽的危险。这被认为不是单纯的怯懦,而是深刻智慧的表现。
据说在平安时代左右与佛教和儒教一起传入日本,在武士时代特别受到重视。在战场上冷静判断而非鲁莽冲锋才构成真正勇气的思想,就体现在这句谚语中。它频繁出现在江户时代的道德教育书籍中,在普通民众中广泛流传。
趣闻
“巌牆”中的”牆”字在现代很少使用,但实际上是表示”墙”或”围栏”的古字。在今天的中国仍在使用,可以在”城牆”(城墙)这个词中看到。
这句谚语中出现的”巌牆”被认为不是指任何石墙,而是特指在战时受到攻击损坏、随时可能倒塌的城墙。在古代攻城战中,破坏城墙是胜利的关键,所以这样的地方确实是危及生命的危险地带。
使用例
- 那家公司的经营不稳定,所以遵循”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你应该推迟跳槽到那里
- 台风来临时出海——应该记住”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这句话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含义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它不仅用于物理危险,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经济风险和心理危险。
在投资界,”风险管理”的概念受到高度重视,这可以说是”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的现代版本。不进行鲁莽投机、谨慎保护资产的态度是古代智慧的现代表达。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新的”岩墙”出现了。不卷入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不访问可疑网站、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也与这句谚语的精神相通。
另一方面,现代也有重视”挑战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倾向,这句谚语有时被认为”过于消极”。然而,真正的含义不是变得胆怯,而是说明有计划地承担风险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也珍视这句谚语的精神,作为”辨别何时承担风险、何时避免风险的智慧”,至今仍受到高度评价。
当AI听到时
识别现代”危墙”的最大要点在于一个逆向法则:**越是甜蜜的诱惑,危险度越高**。
以投资诈骗为例来看。”绝对赚钱”、”零风险”等诱人话语,实际上正是即将崩塌的墙壁。根据金融厅的调查,投资诈骗受害者中有八成都是被”高收益保证”这种甜言蜜语所钓上钩的。也就是说,正如古人会避开物理上倾斜的墙壁一样,现代人需要具备避开”过于美好的话题”的眼力。
更有趣的是,现代的危险墙壁往往还附带着**”大家都在做所以很安全”这种错觉**。比如在黑心企业里会被告知”我们这个行业到处都是这样”。在赌博成瘾中会让人觉得”柏青哥不过是普通娱乐”。
根据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人类在集体行动时危险察觉能力会下降30%。也就是说,周围的人越多,就越难察觉到自己正处在”危墙之下”。
现代的智者能够看穿甜蜜诱惑和群体心理这双重陷阱。独自冷静地持续追问”这堵墙真的安全吗?”的习惯,正是数字时代的生存策略。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力量。在社交媒体上做好遭受反击准备而发表煽动性言论,或进行鲁莽投资,这些都不是勇气。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为了保护真正重要的东西而有时停下来思考的勇气。
现代社会有很多选择,我们经常处于必须做决定的情况中。在这种时候,这句谚语提醒我们”欲速则不达”的精神。它教导我们从长远角度判断事物的重要性,而不是被眼前的利益或刺激所吸引。
这句谚语还显示了”了解自己”的重要性。正确理解自己能力、局限性和应该保护什么的人不会过度扩张。这不是消极,而是为了过真实自我生活的积极选择。
通过避免危险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安全。我们可以为真正应该接受挑战的时候保存力量,确保与重要的人共度时光的时间。明智的判断可能是通向丰富人生的第一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