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は三界の首枷”的读音
Ko ha sangai no kubikase
“子は三界の首枷”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有了孩子的父母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担心孩子,变得无法自由行动,就像脖子上戴着沉重的枷锁一样。
当一个人成为父母时,由于爱和责任感,他们会不断地想着孩子。无论是在工作时、旅行时,还是与朋友共度时光时,孩子总是在他们心中的某个角落。”他们现在在做什么?””他们身体好吗?””他们没有做什么危险的事情吧?”——父母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这句谚语用于想要表达父母之爱的深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约束感的情况。它完全不把孩子当作麻烦,而是表达了父母正是因为爱得如此深沉而体验到的独特心境。可以说这是一句表达了许多父母至今仍能产生共鸣的普遍父母情感的谚语。
起源与词源
“子是三界的枷锁”中的”三界”指的是佛教术语中的三个世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是一个代表人类轮回转世的所有世界的表达。换句话说,”三界”被用来表示”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或”无论身在何处”的意思。
“枷锁(kubikase)”指的是套在罪犯脖子上的木制刑具。它很重,限制行动,被用作剥夺人们自由的工具。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像手铐一样。
这句谚语被认为起源于佛教世界观。在佛教中,放下执着被认为是重要的,但对孩子的爱被视为最强烈的执着之一。父母如此牵挂孩子,以至于无论身在何处,处于什么情况,都无法将孩子从脑海中抹去,变得无法自由行动,就像脖子上戴着沉重的枷锁一样。这句谚语表达了这样的父母情感。
由于可以在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推测这是一句在日本使用了相当长时间的谚语。
使用例
- 自从儿子开始独自生活后,我深深理解了”子是三界的枷锁”这句话的含义
- 虽然应该享受海外旅行,但”子是三界的枷锁”——我只是一直在想着女儿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含义变得更加复杂。这是因为与过去相比,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对孩子安全和未来的担忧也变得多样化。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父母能够实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然而,这反而可能产生”必须时刻监控他们”的强迫观念。数字时代的”枷锁”,如查看孩子的位置信息或监控他们的社交媒体帖子,24小时不间断。
此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对孩子教育和未来的责任更加沉重。父母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课外活动到入学考试再到求职。”成为好父母”的压力也可以说是现代独有的枷锁。
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女性的增加,许多父母现在都在努力平衡工作和育儿。即使在工作场所,他们也担心接孩子的时间,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无法忘记工作。这些都是真正体验到”三界枷锁”的情况。
然而,没有必要将这种约束感完全视为负面的。这也是对孩子爱的证明,是作为父母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当AI听到时
比较”子是三界的枷锁”这句话与现代”父母抽卡·孩子抽卡”争论,可以发现亲子关系中”束缚主体”完全颠倒了。
江户时代的谚语中,父母是主语。也就是”父母被孩子束缚”的结构。孩子被描绘成剥夺父母自由的存在。然而在现代的”抽卡”论中,孩子成了主语。认识转变为”孩子被父母束缚”。
这种180度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江户时代家庭是经济单位,因此父母需要为了养育孩子而牺牲自己的人生。所以会感到”孩子束缚了父母”。
另一方面,现代是以个人为经济单位的社会。孩子的人生会被父母的经济实力和教育方针左右。比如,年收入400万日元的家庭和1000万日元的家庭,孩子能够获得的教育机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开始感到”父母束缚了孩子”。
有趣的是,两个时代都将亲子关系视为”宿命性的束缚”。也就是说,尽管束缚方和被束缚方互换了,但父母和孩子作为彼此无法选择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点没有改变。正是这种认识诉说着人际关系本质上的相互依存性。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我们成为父母的本质。有了孩子不仅仅只是带来快乐,而是意味着承担终生的责任和爱的重量。
在现代社会,往往强调”忠于自己地生活”,但这句谚语展示了不同的价值观。深爱某人并为那个人献出自己自由的高贵。那可能根本不是损失,而是丰富人生的选择。
此外,这句谚语不仅向父母,也向处于孩子位置的人传达了重要信息。通过了解自己被如此深爱和担忧,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将会产生。
在现代,核心家庭变得更加普遍,许多父母在育儿中感到孤立。但”子是三界的枷锁”这句话的存在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约束感不是他们独有的,而是自古以来许多父母都经历过的普遍现象。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安慰。接受爱的重量,同时继续去爱。这就是人性的美丽所在。


评论